CSF的Aβ、Tau和pTau作为AD的“核心”生物标志物,已经被众多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成功验证。但是目前关于血浆生物标志物对AD诊断价值和准确性的研究结果仍然莫衷一是。Feinkohl等
[12]通过对44例AD患者和49例对照者的血浆样本,利用ELISA技术测量血浆中的总Aβ40和总Aβ42,并计算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显示血浆Aβ42/40与CSF Aβ42/40呈弱正相关(Spearman's rho 0.22;
P=0.037)。仅靠血浆Aβ42/40不能在统计学上显著区分AD患者和对照组(AUC 0.58; 95%
CI 0.46~0.70)。在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076的临界点,血浆Aβ42/40的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63.6%。最终作者认为在该样本中,血液Aβ分析无法很好地区分AD患者和对照组,该方法在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中是否有用尚待进一步观察。Doecke等
[13]使用自动Elecsys检测技术对202例参与者进行Aβ1-42、Aβ42, Aβ1-40、Aβ40,总Tau(tTau)和磷酸化pTau检测,并通过PET成像证明与病理性AD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与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相比,Aβ42/Aβ40,tTau/Aβ42和pTau /Aβ42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并且与Aβ-PET的一致性更高(总体百分比一致性大于90%)。Harald Hampel等
[14]系统回顾了2010年之前的关于Tau和pTau作为AD生物学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发现测量分析CSF中的Tau的水平和种类能够提供信息帮助我们进行AD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但由于当时检测水平的限制,关于测量血液中的Tau和pTau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Mattsson等
[15]研究认为血浆Tau能够部分反映AD的病理改变,但AD与正常衰老之间的重叠很大,特别是在没有痴呆的患者中。尽管存在组间差异,但这些结果目前并不支持血浆Tau作为个体人群的AD生物标志物。未来的研究也许应当在AD中纵向检测血浆Tau的变化。Dage等
[16]研究发现血浆Tau与皮质厚度和记忆表现有关,认为纵向研究将更好地阐明血浆Tau与神经变性和认知之间的关联。Mielke等
[17]研究发现AD患者的血浆总Tau和pTau181水平高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浆pTau181与Aβ和Tau的PET检查结果的关联性更强。作者认为血浆pTau181是一种比Tau更敏感、更特异的预测脑内Aβ升高的预测因子,血浆pTau181可用作AD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脑内Aβ升高的非侵入性筛选物。Juan Lantero Rodriguez等
[18]通过对115例具有纵向血液标志物检测的独特队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血浆pTau181与患者生前的临床诊断相比,血浆p-tau181与AD神经病理学和Braak分期的关联更好。在死亡前8年,血浆p-tau181就能将AD与非AD病理学高度准确地区分开(AUC=97.4%,95%
CI=94.1%~100%)。因此,作者认为血浆p-tau181具有高度的预测性,并且在尸检前数年就具有AD神经病理学的特异性。这些数据为使用血浆p-tau181在初级保健和临床试验募集中辅助临床管理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Palmqvist等
[19]通过对3个选定队列中的1402例参与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在队列1中,血浆p-tau217区分神经病理定义的AD和非AD(AUC 0.89, 95%
CI:0.81~0.97)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浆p-tau181和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AUC范围0.50~0.72;
P< 0.05)。队列2中血浆p-tau217对临床AD痴呆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鉴别准确性(AUC 0.96, 95%
CI:0.93~0.98)显著高于血浆p-tau181、血浆NFL蛋白和MRI(AUC范围,0.50~0.81;
P< 0.001),但与脑脊液(CSF)p-tau217、CSF p-tau181和tau-PET(AUC范围,0.90~0.99;
P> 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队列3中,PSEN1突变携带者的血浆p-tau217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年龄在25岁及以上,比突变携带者中估计的MCI发病早20年。在队列1中,血浆p-tau217水平与tau缠结相关(Spearman ρ=0.64;
P< 0.001)。在队列2中,血浆p-tau217鉴别异常与正常tau-β扫描(AUC 0.93, 95%
CI:0.91~0.96)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浆P-tau181、血浆NFL、脑脊液P-tau181、脑脊液Aβ42: Aβ40比值(AUC范围,0.67~0.90;
P< 0.05),但与脑脊液p-tau2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96;
P=0.22)。因此作者认为血浆p-tau217可以将AD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区分开,其准确度明显高于基于血浆和MRI的生物标志物,其表现与关键的CSF标志物或PET检查无显著差异。但该研究的检测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优化,并验证在不同人群的发现,确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Blennow等
[20]通过对两项多中心队列研究(ADNI研究
[21],
n=619; BioFINDER研究
[22],
n=431)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分析,使用Elecsys CSF免疫测定法测量Aβ1-42, tTau和pTau CSF浓度,并计算tTau/Aβ1-42和pTau /Aβ1-42比率,结果发现CSF pTau/Aβ1-42和tTau/Aβ1-42是有力的生物标记,可预测非痴呆患者的临床下降和转化为痴呆的风险,并可能在临床实践中支持AD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