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 Chine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Chine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Abbreviation (ISO4): Chine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Editor in chief: Jun WANG

About  /  Aim & scope  /  Editorial board  /  Indexed  /  Contact  / 
Original articl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d Dementia Care Training Program among Six City Districts in Beijing

  • ZHAO Hexin , 1 ,
  • LIU Yu , 2 ,
  • GUO hong 3 ,
  • LI Yuming 1 ,
  • MIAO Fengru 4 ,
  • ZHANG Yajing 5 ,
  • WANG Xinhua 6 ,
  • BO Lin 7 ,
  • ZHAO Guijing 1 ,
  • SUN Qian 1 ,
  • LIU Huixia 8
Expand
  • 1 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 2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 3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100029 China
  • 4 Beijing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Beijing 100089, China
  • 5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 6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 7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032, China
  • 8 Yanda Golden Age Health Nursing Center,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Received date: 2020-12-05

  Revised date: 2021-01-03

  Online published: 2021-03-25

Abstract

Purpos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ementia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approach of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Methods:

This program recruited 500 residences to participate four-time series dementia training program.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narrative feedback from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Results:

The score for the program evaluation was 95±2. More than 98% participants evaluated the content, instructors, and training place and facilities as “good” or “good above”. The 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themes. Community residences reflected that they got to understand the dementia and decrease the fear of it, and they also increased the skills of caring for elderly with dementia. Community managers reflected that they got to assure the roles of them on providing the care to demented residences, and the importance to keep learning.

Conclusion: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approach could be utilized to guide the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community with acceptable effectiveness.

Cite this article

ZHAO Hexin , LIU Yu , GUO hong , LI Yuming , MIAO Fengru , ZHANG Yajing , WANG Xinhua , BO Lin , ZHAO Guijing , SUN Qian , LIU Huixia .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d Dementia Care Training Program among Six City Districts in Beijing[J]. Chinese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2021 , 4(1) : 51 -55 . DOI: 10.3969/j.issn.2096-5516.2021.01.009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报告》[1]中指出,估计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痴呆,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52亿。目前每年因痴呆而造成的损失估计达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到2030年将翻一番。而我国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最多的国家[2]。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有研究预测,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4.09亿,而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痴呆人数将达1645.6万人[3]。我国目前现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4]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易被人们忽视。当症状明显时,认知损害已较 重[5]。目前,由于老年痴呆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减缓认知功能衰退成为防治的热 点[6];而当老人发生老年痴呆后,如何科学、有效地护理这些患者、减轻照顾者负担也是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学者所探讨的问题。我国老年人多数选择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社区对患者及照顾者具有支持作用。如何让社区中的居住者、社区服务者以及痴呆老人的照顾者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痴呆的早期发现和照护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照护实践中,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领域。此外,知识宣教者如何能进入到社区,吸引这些人群来听讲座和接受指导,并验证其使用效果,也是需要进一步摸索的领域。社区参与式研究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各个相关群体的参与性,与研究者一起共同摸索探讨实施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因此,本文在社区参与式研究设计的指导下,分析北京市六城区社区痴呆照护的培训方法及其实施效果,以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痴呆相关知识和照护培训提供一定的开展思路和实施手段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社区参与式研究设计的方法,对社区人群进行痴呆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1 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六个城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纳入15个街道共有500名居民2000人次自愿参加了此次痴呆培训。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84岁,有社区工作者、有痴呆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和雇佣照护者、有非痴呆的老年群体、还有社区中的成年居民。

1.2 培训方法

本研究采取社区参与式研究设计,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就咨询了相关社区管理者及社区老人的意见进行痴呆培训内容的设定。授课教师均为在痴呆照护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在本次培训中,共有13名授课教师全程参与了社区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前,13名授课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共用一套讲课幻灯,统一讲授思路和讲授内容,彼此分享在社区中的讲课技巧,最终达成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统一。培训内容最终确定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痴呆的基本知识以及痴呆预防、痴呆老人的日常照护和功能维护、痴呆老人的行为问题应对、以及照顾者的自身健康管理等四部分。这四部分内容不仅可以满足社区中痴呆患者家庭照护的基本教育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社区中志愿参与讲座但是家中无痴呆老人的社区人群提供与痴呆有关的重要的知识点。
正式培训开始前,先由研究小组中负责联系社区居委会的老师联系6个城区中不同的社区中的社区管理者,首先向他们介绍本活动的意义以及实施步骤,在他们有意愿参与的情况下共同选择适合的时间段和地点,共同完成四次课的培训工作。最终有15个街道愿意共同组织此次痴呆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因此教师团队共进行了15轮的讲座,每轮讲座由4个系列讲座组成。在实施过程中,由居委会进行宣传,招募自愿参与讲座的听课人员,同时由居委会负责场地和设备的提供。
培训过程中选择幻灯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幻灯中配以图片和视频,以便学习者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每次课程开始前和开始后都会请听课者进行相关题目的测评,随后老师公布答案,使得听课者对每道题的正确答案能清楚知晓。每次讲座教师的授课时间为30分钟左右,然后为讲座参与人员提供自由提问和讨论的机会,每次讲座全程大约进行40分钟左右。

1.3 培训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授课质量问卷评价和参与者自身反馈收获的形式来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价。质量评价问卷是由研究小组成员编制的,围绕讲课内容、培训师、培训方法、培训场地等几个部分进行评价,请培训参与者对四次授课活动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分(100分为满分)。最后邀请部分学习者对培训活动进行文字评定,15个社区共有75位参与者分享了他们接受培训后的感受。

1.4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达。使用内容分析法对75份学习者反馈的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并提取主题。

2 结果

2.1 接受培训课程的群体对于授课质量的整体评

价 500位参加培训的老人中共有342位听者对授课质量进行了评价,总评分为95+2分。在进行评价的342人中,有59%(202人)的听者认为获得了新知识,54%(185人)的听者认为帮助自己理顺了模糊的概念,同时54%(185人)的听者认为“获得了可以在痴呆老人照护中应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此外,还有38%的听者认为这个培训“可以帮助自己对过去的照护经历进行总结与思考,能分辨出可以进一步完善之处”。
342位听者对课程内容、培训师、培训场地和教学设备也进行了细致的评价和反馈,每个条目的评定中“好、很好、非常好”的评价比例均占到98%以上。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342位听者对培训活动质量的评价

Tab. 1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from 342 Participants

评价内容
n(%)
一般
n(%)

n(%)
很好
n(%)
非常好
n(%)
课程内容
适合我的工作或个人照护需要 0 0 40(12) 87(25) 215(63)
深度适中、易于理解 0 0 44(13) 67(20) 231(67)
切合实际、便于应用 0 7(2) 32(9) 79(23) 224(65.5)
时间安排合理 0 6(1) 29(8) 81(24) 224(65.5)
课程中的实训内容安排恰当 0 6(1) 27(7.8) 68(20) 218(63.7)
培训师
仪表端庄 0 0 32(9) 67(19.6) 243(71.1)
有充分的准备 0 0 35(10) 66(19.3) 241(70.5)
表达清楚、态度友善 0 0 33(9.6) 70(20) 238(69.6)
对培训内容有精辟见解 0 0 33(9.6) 83(24) 226(66.1)
课堂气氛活跃吸引人 0 0 35(10) 74(22) 226(66.1)
鼓励参与、方式多样 0 0 33(9.6) 80(23) 231(67.5)
培训场地和设备
宽敞满足培训需要 0 7(2) 28(8) 82(24) 221(64.6)
效果好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 0 3(0.8) 32(9) 75(21.9) 207(60.5)

2.2 接受培训课程的群体对于培训活动的文字评价反馈

使用内容分析法对社区居民在课程结束后所提交上来的书面反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无论是社区人群还是社区管理者都认为从这个培训活动中得到很多的收获。社区居民反映出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痴呆症、减少了对它的恐惧”,同时也“提升了照护技能”;社区管理者则认为通过培训“明确了自身在痴呆照护中的社区角色”以及“意识到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具体文字反馈结果见表2。
表2 社区人群对培训课程评价的内容分析结果

Tab. 2 Results of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Community Participants Evaluation

反馈人群 提炼的主题 反馈的典型话语
社区人群 了解了痴呆、减少了对它的恐惧 ---“了解了痴呆的基础知识、如何预防、如何照顾好这类老人,非常难得的系统学习的机会,对老人自身也是提升”;
---“痴呆症不可怕,但是要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延长早期、中期的时间,让晚期来的越晚越好”。
---“在课堂上,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氏症,而且现在由于心脏血管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提高,使得AD成为65岁以上老人的高发病之一。AD怎样通过饮食习惯、身体锻炼和情绪调节来预防,得病初期又怎样通过药物和家属陪伴干预及有针对性地进行脑力训练来减缓病情的发展,这些知识对家里的老人以及我们这些儿女都非常有帮助。”
---“感谢社区居委会和专业人士来到社区给大家上课,方便了我们社区中的老年人。讲课细致,从轻度、中度和重度都给我们做了介绍,分成几次课,让我们特别系统地了解了痴呆症的发生原因和其他知识。感谢这个大家庭,感觉非常安全。”
提升了照护技能 ---“以前曾经把痴呆症老人当小孩来对待,对一些行为当做玩笑说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听了讲座后知道老年人的认知还是一个长者,当成孩童,会伤害老年人的自尊,从而引发老人的更加反感,不合作。”
---“以往知识不够,技能不够,照顾起来病人很痛苦,现在心里有底了,不怕了,可以照着老师教的技巧来试试”
社区
管理者
明确了自身痴呆照护中的社区角色 ---“社区工作者把所学知识传授给社区居民”
---“要加大宣传力度,增进与居民的交流,把社区的痴呆宣传做起来”
---“我们懂得了为这类特殊老人群体进行服务是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而且如何多方资源协作,把可用资源整合到一起,让老人得到优质和放心的服务”
---“老人及其子女对痴呆症的了解少之又少,急需以社区为平台,在社区开展宣传、及时做好早期痴呆老人的筛选和适当干预工作”
意识到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养老服务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老年人服务会非常有帮助的,为社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
---“基层工作者比较全面细致地了解了痴呆的相关问题,作为社区工作者才能尽早介入和干预患有“痴呆”的居民”

3 讨论

3.1 系统的痴呆相关知识培训可以被社区管理者和社区人群所接受,培训效果好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培训策略与既往社区开展的一次性的痴呆相关内容培训有所不同,本次的培训采用四次阶段性授课的形式对社区人群进行系统的、逐级深入的培训,先从痴呆症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知识入手,到对痴呆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料,进而对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的解释以及应对方法的介绍,最后对居家照顾者的自我管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培训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带着社区人群从最基本的知识的了解到逐渐更加专业性的知识的掌握。四次课程中每次课程大约30~40分钟,时间长度适宜,使得社区居民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课和讨论,同时四次系列的、连续性课程也使得社区居民和授课教师团队之间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这有助于社区居民提出他们心中的疑问,增进了互动,提升了授课效果。如在研究结果中显示,学习者对本次培训评价的平均分为95分。在对课程内容、培训师、培训场地和设备等三方面的评价中,每个条目评为好及以上的比例均超过98%。社区居民反映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痴呆症、减少了对它的恐惧”,“提升了照护技能”;社区管理者则认为通过培训“明确了自身在痴呆照护中的社区角色”以及“意识到持续学习的必要性”。研究结果提示,在社区中进行痴呆相关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系列的、连续的宣教方式,更能得到比较好的宣教效果。未来研究可以对此种培训方式和其他类型培训方式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此种阶段性的、系统的、连续的宣教方式的有效性。
3.2 社区参与式研究方法能促进社区各类型人群对活动的参与,利于痴呆友善社区的构建 社区参与式研究是一种合作式的研究方法, 是1998 年Israel 等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7]。它以社区参与理论为基础, 目的是克服不同社区文化背景差异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此种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社区管理者及社区代表等组成行动小组, 共同明确社区要达成的目标并据此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及评价。在社区参与式研究中,强调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强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各个人群密切合作达成目标。
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社区参与式研究的特点,研究小组与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群众代表积极合作,详细制定培训的四次时间和地点。在本次培训实施过程里,各个社区为培训工作的开展都尽心尽力,无论是从社区听课人群的招募、组织,还是从培训场地的调整和安排,都力求做到最好,以满足培训的需求,这也使得培训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也使得社区中的居住人群与社区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为密切。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课题组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合作,招募的听讲座的人群不仅仅是家中有痴呆老人的照顾者和社区居委会的相关人员,还有意识地纳入那些未患有痴呆的老人以及社区中的成年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让社区中各个层面的人群均有参与,让这些人群都可以了解到痴呆的相关知识、其特异的症状表现及应对方法、以及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当社区中的各个层次的人群都了解痴呆的相关知识时,此时的社区才能在社区居委会的带领下向痴呆患者友善社区的方向进行构建,即建立一个对痴呆患者理解的、全社区能够共同为痴呆患者及家庭提供支持的友善社区氛围[8,9]。生活在这个社区中的痴呆老人和照顾者才能更好地得到社区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加主动地获取社区中的支持资源[8,9]。正如本文参加培训的老人们接受访谈时所提到的,“我们特别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大家一起学习这些新知识,一起想办法照护好痴呆老人”。
这也是本次痴呆培训活动的目标之一,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本次培训工作中没有使用知识问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知识的前测量和后测量并进行比较,因此对参加培训人群培训前后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没有一个量性的比较和界定。但从参与者的评价和文字反馈中可见,参加培训的人员确认自己在痴呆照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态度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提升,从定性资料的角度揭示了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未来培训项目中可以考虑使用知识问卷前测和后测的方式来了解人群宣教的效果。本次培训工作是使用社区参与式研究设计在痴呆照护培训中进行的首先尝试,培训效果好,实施具有可行性。可以在未来更多的社区痴呆照护培训中进行推广。
[1]
International AD.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9[EB/OL]. ( 2019-09-30)[2020-07-02].

[2]
WHO . Dementia: a public health priority[EB/OL]. [2020-07-03].

[3]
李昂, 殷淑琴, 徐勇, 等. 2010-2030年中国老年期痴呆的预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3): 3708-3711.

[4]
Jia L, Quan M, Fu Y, et al. Dementia in China: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advances[J]. Lancet Neurol, 2020, 19(1): 81-92.

[5]
田金州.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6]
Prince M, Prina M, Guerchet M, et al.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3:Journey of caring. an analysis of long-term care for dementia[M]. London: Alzheimer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3.

[7]
Israel B, Schulz A, Parker E, et al. Review of community-based research: assessing partnership approaches to improve public health[J].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1998, 19 (1): 173-202.

[8]
孙飞, 仲鑫, 李霞, 等. 认知症友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中美社区案例的比较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9(9): 1295-1301.

[9]
Shannon K, Bail K, Neville S, et al. Dementia-friendly community initiatives: An integrative review[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9, 28(11-12), 2035-2045.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