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l Log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Mount Wutai

ZHIHuiyong, JIAOYu, HANWeihong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2024, Vol. 14 ›› Issue (11) : 80-87.

PDF(1465 KB)
Home Journal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bbreviation (ISO4):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ditor in chief: Shiyan QIAO

About  /  Aim & scope  /  Editorial board  /  Indexed  /  Contact  / 
PDF(1465 KB)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2024, Vol. 14 ›› Issue (11) : 80-87.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98

Internal Log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Mount Wutai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logic behi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ies in Shanxi Province. Taking the Wutai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an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entropy weight TOPSIS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were applied to assess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xtent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from 2018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 that Wutai Mountain take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landscape as the background, ecology as the foundation, culture as the soul, health care as the carrier, tourism as the link, an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nabl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the change of tourist arrivals and income fluctuated greatly. In 2022, the C value of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recreation in Wutai Mountain was 0.664, indicating the highest development level. All development aspects show the economic level > ecological level > social level > cultural level, but also need to focu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2021 and 2022 was goo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paths, such as improving industrial quality, enriching product formats, expanding marketing models, revitalizing stock asset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cohesion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re put forward.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ies.

Key words

Mount Wutai /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ulture travel health / development logic / development level / development path / evaluation system / entropy weight TOPSIS model /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ZHI Huiyong , JIAO Yu , HAN Weihong. Internal Log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Mount Wutai[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2024, 14(11): 80-87 https://doi.org/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4-0098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2021-03-13(001).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创造, 2022, 30(11):6-29.
[3]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山西日报,2021-01-01(003).
[4]
顾江寒, 柴华奇, 葛鹏飞, 等. 黄河流域省级区域农旅融合质量研究——基于DEA交叉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 2021(12):97-103.
[5]
蒙永亨, 冯颖涛, 赵昱. 乡村振兴视阈下欠发达地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 41(2):426-433.
农业和旅游业融合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选取广西为研究对象, 借助相关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2010—2017年广西14 个地级市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关系与融合程度。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系数结果显示, 广西整体的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为互补关系, 其中百色和河池的农业与旅游业属于产业竞争关系, 其余12 个城市属于产业互补关系; (2)2010—2017 年广西整体的农旅产业融合类型由中度失调进步至初级协调, 其中2010—2015年为农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2016—2017 年为旅游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 (3)2017 年广西无地级市的农旅产业融合属于失调类, 其中钦州、河池和百色为勉强协调, 其余 11 个城市为初级协调; (4)结合广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与产业融合发展类型发现, 产业互补关系能够促进两者的融合, 产业竞争关系则会抑制两者的融合发展。
[6]
石燕, 詹国辉.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数建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江苏为例[J]. 南京社会科学, 2021(7):165-172.
[7]
唐睿. 我国文旅产业融合效率评价及动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2(2):23-33.
[8]
罗昊. 青城山镇康养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22.
[9]
郑陈柔雨, 杨存栋, 任雯星. 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3):613-623.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内蒙古12个盟市2009—2018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改进的容量耦合模型、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内蒙古各盟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旅游产业区域差异明显;②各盟市处于中度失调向失调-协调过渡的优化发展阶段,融合协调度等级不高,大多数盟市一直处于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③各盟市空间分异显著,协调度水平呈“蒙中>蒙东>蒙西”的局面,协调度水平相对较好的盟市呈分散分布,盟市间的文旅发展尚未形成合力;④政府支持是内蒙古文旅产业融合低值区的主导影响变量,消费水平是中值区的主导变量,基础设施是高值区的主导变量。
[10]
龚异, 王克岭, 谭心. 中原城市群文旅合作发展的动能与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22(3):42-49.
[11]
芦人静, 余日季.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5):152-158.
[12]
罗先菊. 以农文旅康深度融合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2):188-191+203.
[13]
张祝平. 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 2021(7):157-164.
[14]
毕胜. 山西省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时空耦合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3.
[15]
王文磊, 李茜.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法的县域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9):164-168.
[16]
王文磊, 李茜. 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例[J]. 农学学报, 2022, 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17]
王文磊, 李茜. 增长极理论与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布局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12):61-66.
[18]
王早霞. 深化农旅融合见证乡村之美[N]. 山西日报,2021-09-23(05).
[19]
刘淑平. 五台山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 太原: 山西大学, 2018.
[20]
智慧勇, 韩伟宏, 李建军, 等. 方山县肉牛全产业链体系研究[J]. 中国牛业科学, 2023, 49(4):25-31+46.
[21]
丁慧媛, 王寿辰. 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 农学学报, 2024, 14(1):90-100.
新时期,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山东省16地市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准确测度全省及16地市数字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数字经济及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人才资源发展潜力、地区创新发展活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数字经济渗透度、提升农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对策建议。
[22]
王德斌, 吴文婕, 刘珊珊,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和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基于水平、驱动力与模式的研究[J]. 农学学报, 2023, 13(12):91-100.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3]
赵玲, 张华. 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农学学报, 2023, 13(1):96-1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24]
梅雪莹, 罗海蓉, 贾俊丽, 等. 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农学学报, 2023, 13(2):93-100.
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于当前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南北不均衡现象突出,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步伐相对滞后,但发展潜力雄厚,因此研究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可以补齐短板,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全省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梳理分析苏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特征,苏北休闲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品牌培育水平不断强化、类型模式丰富多样。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扶持有待优化、整体发展规划有待完善、资源优势潜力亟待挖掘、产业融合程度有待增强、服务管理体系有待提高、特色品牌优势有待培育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品牌培育、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苏北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5]
詹伟鹏, 蔡晨璐.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平潭青观顶村为例[J]. 农学学报, 2023, 13(3):107-11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PDF(1465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