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潘瑞炽,李玲著.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第二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6~48
2张宪政,苏正淑.作物化控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1992,(4):1~2
3张建新,李亚兰,等.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94~96
4徐福利,严莉芳,等.MFB多功能抗旱剂在旱地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报.陕西农业科学,2000,(3):8~9
5曹世勤,金社林.植抗4号试验结果初报.甘肃科技,1993,(3):21
6屈进峰,亚立昆,等.高效抗旱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产品介绍,2000,(3):41
7张睿,刘党校,等. “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效果研究.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1):102~104
8浦吉存,蓝光汉.小麦(或大麦)喷醋抗旱增产效果研究.中国农业气象,1998,19(4):34~36
9梁杰,任长忠,等.喷施抗旱剂对小麦抗旱增产的研究.吉林农业科学,2000,25(2):41~44
10景蕊莲,昌小平,等.外源甜菜碱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2):1~5
11杨淑英,张建新,等.外源甜菜碱对冬小麦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141~145
12宋莲芬,郝建平.二苯基脲磺酸钙对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植物研究,2001,21(3):416~419
13朱国庆,史学贵,等,.春小麦抗旱种子包衣剂技术试验研究.Gansu Meteorology, 2000,18(2):38~39
14曹宏,张希彪,等.天达2116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抗旱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1,17(6):24~27
15姚维传,王敏,等.抗旱剂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24~27
16杨晓甘.抗旱剂FA旱地龙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湖南化工,1998,28(3):26~28
17汤日圣,等. FA旱地龙提高水稻旱育秧抗旱能力的效果与生理基础.江苏农业学报,1999,15(3):131~135
18杨光立,黄风球,等.黄腐酸旱地龙在水稻上的抗旱节水机理及应用效果的研究.腐植酸,1996,(3):27~32
19杨光立,等.植物抗旱剂FA旱地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5,(5):34~36
20郭振飞,卢少云,等.三唑酮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研究.植物学报,1997,39(6):541~545
21湖南省研究课题协作组.三抗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湖南农业科学,1995,(1):13~15
22李秀芝,梁彩芝.玉米施用抗旱剂的效果研究.耕作与栽培,2001,(6):26~28
23刘英,王允青,等.保水剂在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玉米上的应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172~174
24李秀君.几种新型抗旱保水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甘肃农业科技,2002,(1):19~20
25余莉斯,姚贻泉,等.玉米保水剂抗旱栽培试验总结.广西农业科学,1991,(6):248~252
26张烈,沈秀瑛.脯氨酸对玉米抗旱性影响的研究.华北农学报,1999,14(1):38~41
27董永华,史吉平,等.外施6-BA和ABA提高玉米幼苗抗旱能力的作用及效果[J].西北植物学报,1998,18(2):202~206
28董永华,史吉平,等. 6-BA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机理初探.玉米科学,1996,4(2):74~77
29刘金刚,沈秀瑛,等.外源脱落酸对玉米抗旱性影响初探.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6):32~35
30杨德光,沈秀瑛,等.外源活性氧清除剂在玉米上的抗旱效应.北京农业科学,2001,(5):41~43
31曹文才,肖桂兰,等.基因诱导剂(778)在贵州高寒地区玉米上的应用.贵州农业科学,2001,29(4):54~55
32李潮海,梁金城,等.ABT生根粉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4,12(1):106~110
33曹宏,赵国林,等. ABT生根粉浸种在旱地玉米上的应用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4):15~19
34伍巨.抗旱剂对玉米根系和产量的影响.耕作与栽培,1995,(3):28~29
35王庆祥,戴俊英,等.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旱增产的作用.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28(1):7~11
36张骁,王玲,等.喷施乙烯利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机理研究.灌溉排水,1999,18(1):39~41
37张骁,王晓东,等.2,4-D和乙烯利对玉米幼苗抗旱性效应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8,18(1):97~102
38邹华文.表高油菜素内酯浸种对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22(1):40~43
39刘延吉,刘南宁,等.RE包衣剂对玉米生长及苗期抗旱性的影响.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15~18
40任大明,刘江,等.喷洒有效微生物群(EM)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3):217~219
41宁淑香,姜敏.多效唑处理对玉米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辽宁农业科学,1999,(2):12~14
42宋凤斌,阎璇玲,等.玉米抗旱应变措施的研究.Ⅰ.MOC抗旱剂对玉米雌穗分化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1):37~42
43宋凤斌,阎璇玲,等.玉米抗旱应变措施的研究.Ⅱ.MOC抗旱剂浸种对玉米耐旱性机理的影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3):18~22
44王正富,廖荣俊,等.FA化学抗旱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农业气象,1994,15(6):47~48
45贵州省安顺地区气象学会.引进FA抗旱剂技术的应用研究.贵州气象,1993,17(2):37~40
46李贻学,李新举,等.秸秆覆盖与抗旱剂对烟田土壤水分及烟株生长的影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2):144~147
47陈旭辉,黄全能,等.多效唑在烟草育苗上应用的效果——烟草抗旱栽培技术研究之一.贵州农业科学,1990, (2):36~40
48杨安中,丁为群,等.抗旱型种衣剂包衣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2):19~21
49 任立红,曹瑞玲,等.多功能抗旱剂——旱地龙对棉花的抗旱增产效果.辽宁农业科学,1995,(4):50~52
50马友华,王广海,等.多功能保水剂对作物抗旱效应的初步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2):129~132
51赵永峰,吴林科,等.黄腐酸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初报.甘肃农业科技,2002,(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