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Abbreviation (ISO4): Chin Agric Sci Bull      Editor in chief: Yulong YIN

About  /  Aim & scope  /  Editorial board  /  Indexed  /  Contact  / 
Research articl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 of Family Farm in China Based on SWOT-AHP Model

  • Wang Peng , 1 ,
  • Yang Gang 2
Expand
  • (1)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Jian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306
  • (2)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Received date: 2019-11-07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1-09

  Online published: 2020-03-19

Supported by

(4YJC790152)

(2016-SHNGE-03ZD)

Copyright

Copyright reserved © 2020. Chines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l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 and formulate its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We combined SWOT analysis metho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model to construct the analysis model of family farm, then calculated the weight of those factors, and determin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family farm. Research shows that: first,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family farm is focusing on striving strategy at present, in other words, using 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of family farm to overcome the internal obstacl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and transfer system actively, enhanc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second, taking pioneering strategy as the supplementary, consolidating the advantage of scale efficiency and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such as speeding up the circulation of land, and introducing advance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ite this article

Wang Peng , Yang Gang .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 of Family Farm in China Based on SWOT-AHP Model[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0 , 36(10) : 150 -157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05

0 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小农户经营模式中存在的耕地面积细碎化、农民兼业化程度高和老龄化、耕种方式粗放化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与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1],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基于规模效益明显、盈利功能强、生态效益好、产品质量安全等功能和优势,家庭农场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农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阻碍。因此,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国内对家庭农场的学术研究自2013年以来逐步增多,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家庭农场的内涵界定[2]、发展家庭农场必要性[3,4]、家庭农场经济效益[5]、家庭农场发展对策[6,7,8,9,10]、家庭农场面临问题研究[11]、家庭农场影响因素分析[12]、家庭农场生态效益[13]等方面。目前家庭农场仍是国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综合来看,家庭农场的内涵界定、发展必要性、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和全面,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是定性分析较多且未形成系统理论。文章首先结合SWOT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模型,然后对各因素进行细分,并根据1~9标度法构造因素间对比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因素权重,最终得到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类型,据此提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将家庭农场发展策略的研究转向定量化和系统化。

1 SWOT-AHP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1 SWOT-AHP研究方法简介

SWOT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系统思想对决策对象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战略规划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战略决策和管理研究领域[14]。它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竞争条件和外部竞争环境的调查和研究确定研究对象的竞争优势(S)、竞争劣势(W)、面临的机会(O)和面临的威胁(T)4组要素,将各组因素相互组合构造出不同的战略选择,依次为开拓型策略(SO战略)、争取型策略(WO战略)、保守型策略(WT战略)和抗争型策略(ST战略),最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研究对象最佳的发展战略。SWOT分析具有系统性,分析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决策性。然而,SWOT分析方法只是根据定性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的优劣强弱的因素数目,但对每个因素缺乏定量分析测算,导致研究结果往往是对研究对象的定性描述,因此只应用SWOT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弥补SWOT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国内外学者尝试运用一些定量研究方法对SWOT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赛迪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为分析、决策、预测或控制事物的发展等提供定量依据,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15]。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按照研究对象的内部组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即将要素按照一定的特性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及方案层;通过要素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按照最大特征值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为综合分析奠定基础。层次分析法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想特征,所以将SWOT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发挥两者的优势, 增强分析结果的适应性。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在不同领域的决策过程中采用了SWOT-AHP分析方法。郭云等[16]运用SWOT法对影响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识别筛选,并通过SWOT-AHP方法定量分析各要素,从而得出国内生态产业园企业应采用ST战略。王志琴等[17]首先运用SWOT分析对河南省农机化发展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AHP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林文树等[18]对黑龙江林下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并建立了AHP模型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定位。

1.2 技术路线设计

本研究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家庭农场进行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然后运用AHP法确定影响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因素的权重,最后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并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结论和建议。技术路线见图1
上海市松江区位于黄浦江中上游,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的底部,地势异常低平,家庭农场发展较早,已形成“松江模式”;河南省罗山县地处中原,土地肥沃,自2013年以来土地流转迅速,为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上2个地区均于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33个家庭农场培育试点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依据SWOT分析法对上海松江区、河南罗山县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和家庭农场相关文献的研究,确定国内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组要素、劣势组要素、机会组要素和威胁组要素;然后由家庭农场相关专家和家庭农场经营者根据1~9标度法对所得的SWOT组间要素和4组SWOT组内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打分;之后综合打分结果求得到各要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通过检验的基础上,利用所得结果计算得到家庭农场发展的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和总威胁强度;最后构造家庭农场发展的战略四边形并对家庭农场发展战略进行定位。

2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分析

2.1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2.1.1 家庭农场发展的竞争优势
(1)规模收益明显。家庭农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一种或多种农业品种进行大规模种养。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上海市全市共有家庭农场为4516户,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户均9.67 hm2,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占全市家庭农场经营者总数的23%,上海市家庭农场坚持“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的经营模式,2017年家庭农场平均纯收入约13.36万元,农民拥有“体面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农业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19]。而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7年国内农业农村经济数据显示,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3人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约4万元,不到家庭农场户均收入的1/3,可见国内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收益明显。
(2)产品品种多样。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截至2018年底,国内家庭农场达60万个,主要包括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其中种植型家庭农场达37.6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62.7%;其他类型家庭农场有22.38万个,占比37.3%[20]。目前,各类家庭农村生产的品种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品乃至花卉等。由此可知,家庭农场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生产品种多样。
(3)产品竞争力强。家庭农场初步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较好,这为其后续投资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农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巩固基础设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另外,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安全且更易于政府监管,90%以上的家庭农场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经营,这既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又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从而保证了家庭农场相比普通农户有更强的竞争力。
(4)生态效益较好。目前,国内家庭农场主要存在5种经营模式,分别为大宗作物种植模式、大棚蔬果和采摘园模式、农业特种种养模式、循环农业模式和养殖模式,这5种经营模式相对于目前普通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均有较高的生态效益[21]。另外,家庭农场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比普通农户多,且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更加有利于生物技术的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污染和浪费的控制,从而体现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
2.1.2 家庭农场发展的竞争劣势
(1)外援资金不足。家庭农场经营土地的承包、苗种的选购、农机的购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外援资金的充足与否决定着家庭农场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外援资金主要包括政府补贴以及金融机构信贷。据调查,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但农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补贴落实时间不确定,不利于家庭农场后期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水平的提升,且由于国内农业金融发展尚不成熟,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的信贷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资金短缺成为阻碍家庭农场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
(2)人才相对缺乏。家庭农场相对于普通农户,对经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家庭农场经营者文化水平专业知识的提高也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然而,中国家庭农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的农业人才引进体制和人才培育体系有待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乃至其定义的界定仍是一个尚未攻克的课题;另外,素质相对较高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最终导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高素质人才稀缺,成为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22]
(3)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基础的加工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才能发展。国内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主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另外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偏低,据中国财政部财政年鉴显示,2019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612亿元,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共支出14484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8.10%,造成国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最终导致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家庭农场长远发展的阻碍因素[23]
(4)服务体系不足。通过对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家庭农场发展相对好的国家的研究可以发现,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家庭农场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运输、销售提供一体化服务[24],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可以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家庭农场长远发展的动力和支撑。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传统社会化服务机构较少,服务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家庭农场对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农业信贷体系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单一、服务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利益机制等,最终导致家庭农场的社会服务体系运行效率较低,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增值、增产的一大因素。
2.1.3 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机会
(1)政府政策支持。2013年党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明确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且继2013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后,各级地方政府及时出台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主要涉及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培育、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这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2)发展环境较好。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对农村人口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口看病、子女上学和养老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的城镇人口大约83137万人,比2017年增加530万人,乡村人口为56401万人,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和乡镇中心聚集。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农村人口的转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5]
(3)潜在需求增加。当前,国内农村户均经营土地细碎化问题严重,并且,农村人口空心化比较严重,人均生产率不高,这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国内粮食生产的一大因素,而家庭农场的发展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契机和出路,因此政府有发展家庭农场的需求;另外,家庭农场的经营净收益远大于普通农户的净收益,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情况下,农民的生产行为及经营方式受利润最大化驱使,成本和收益也成为其选择经营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追求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成为农民生产的经营的趋势,因此农民有强烈的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而且,在物质逐渐丰富和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加工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综合分析可知,家庭农场在国内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并不断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2.1.4 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威胁
(1)经营风险较大。家庭农场的收益高出普通农户5~6倍,但土地经营权的获取、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技术的引进、农机设备的购买、产品的初步加工和储藏设备的建设等生产投入也是普通农户的10倍以上,这使得家庭农场经营者承受的风险相比于普通小农户高出很多。国内家庭农场相应的市场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家庭农场经营者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家庭农场经营品种、销售方式的选择普遍依赖于知识经营经营,而不同农产品价格走势不同,导致家庭农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国内针对农业遭受干旱、水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补偿有限,而且相应农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而家庭农场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基础设施尚未跟进,经营人员一般3~5人,面对自然灾害很难及时有效应对。所以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成为威胁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科技投入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方式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据调查,目前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人员多为本地常驻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这成为农业技术普及和应用的一大阻碍因素。技术的普及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技术的投入相对于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是在一定阶段才能显现效果的,所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对生产技术的投入意愿普遍不高。调研发现近75.3%农场经营者表示自身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用主要包括自身多年的生产经验和亲友的经验,而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站等政府部门提供的指导不多。最终导致科技投入不足成为威胁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
(3)法律不够完善。家庭农场的发展是农村土地资源再分配的过程,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革,也是土地经营权、所有权、承包权明确和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障,只有保证土地流入方和土地流入方的权益不受损失,才能保证家庭农场健康长远的发展。然而,家庭农场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也是亟待发展的阶段,全国各地对于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差别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对家庭农场内涵的解读存在不同见解,最终导致家庭农场法律地位的认定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现阶段家庭农场相关保障法律的缺失对家庭农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2.2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SWOT-AHP分析

2.2.1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层次结构 基于对国内家庭农场的SWOT分析,以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A为目标层,以优势组S、劣势组W、机会组O和威胁组T为准则层,以4组内所有要素为方案层,按照层次分析理论的一般步骤构成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表1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 准则层 方案层
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A 优势组S 规模收益明显S1
产品竞争力强S2
产品品种多样S3
生态服务功能S4
劣势组W 外援资金不足W1
基础设施薄弱W2
人才相对缺乏W3
服务体系不足W4
机会组O 政府政策支持O1
发展环境较好O2
潜在需求增加O3
威胁组T 经营风险较大T1
科研投入不足T2
法律不够完善T3
2.2.2 运用AHP确定家庭农场SWOT分析中因素的权重
(1)建立判断矩阵。综合家庭农场相关专家和家庭农场经营者根据1~9标度法(表2)对所得的SWOT组间要素和4组SWOT组内要素两两比较打分的结果,得到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组的判断矩阵RA、优势判断矩阵RB1、劣势判断矩阵RB2、机遇判断矩阵RB3、威胁判断矩阵RB4表3~7)。
表2 1~9标度的含义
尺度aij 含义
1 CiCj的影响相同
3 CiCj影响稍强
5 CiCj影响强
7 CiCj影响明显的强
9 CiCj影响绝对的强
其他 CiCj的影响之比在上述2个相邻等级之间

注:aij为因素Ci相对Cj对其上一层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判断值。

表3 战略组判断矩阵RA
战略组RA S W O T
S 1 7/8 6/5 2
W 8/7 1 8/5 8/3
O 5/6 5/8 1 5/3
T 1/2 3/8 3/5 1
表4 优势组的判断矩阵RB1
优势组RB1 S1 S2 S3 S4
S1 1 5/2 5 3
S2 2/5 1 2 7/6
S3 1/5 1/2 1 3/5
S4 1/3 6/7 5/3 1
表5 劣势组的判断矩阵RB2
劣势组RB2 W1 W2 W3 W4
W1 1 7/6 6/5 2
W2 6/7 1 1 5/3
W3 5/6 1 1 5/3
W4 1/2 3/5 3/5 1
表6 机会组的判断矩阵RB3
机会组RB3 O1 O2 O3
O1 1 5/6 2
O2 6/5 1 3
O3 1/2 1/3 1
表7 威胁组的判断矩阵RB
威胁组RB4 T1 T2 T3
T1 1 4/9 1
T2 9/4 1 3
T3 1 1/3 1
(2)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首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按式(1)~(2)求得一致性指数CI、一致性比率CR的值(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数RI表8);之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CI/RI<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并对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所要求的权向量,若检验不通过则对矩阵进行调整;最终算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部、一致性指数CI、一致性比率CR及权向量w表9)。
表8 随机一致性指标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注:n表示模型中准则层所包含的因素个数。

CI=λmax-nn-1
CR=CIRI
从各判断矩阵对应的一致性比率CI均小于0.1可确定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合理且调研数据可信。
(3)层次总排序。结合SWOT组间要素的权重向量和4组SWOT组内要素的权重向量,计算各因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值并进行排序,得到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层次总排序如表10所示。
表10中可看出,劣势组对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确定的影响度大于其他3组因素,为0.3510;同时,优势组和机会组对国内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选择的影响强度也比较大,分别为0.2845和0.2278;威胁组的影响程度在现阶段影响最小,只有0.1367。进一步观察可知,劣势组内外源资金不足的影响系数度较高,为0.3136;优势组内规模化效益的重要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因素,为0.5173;机会组中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好转较其他因素高,为0.4692;威胁组中科研投入不足的比重最高,为0.5656。
从层次总排序结果可以看出,整个SWOT组中各因素对家庭农场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规模收益明显(S1)、外援资金不足(W1)、发展环境好转(O2)、基础设施薄弱(W2)、人才相对缺乏(W3)、政府政策支持(O1)、科研投入不足(T2)、产品竞争力强(S2)、服务体系不足(W4)、生态服务功能(S4)、经营风险较大(T1)、产品品种多样(S3)、潜在需求增加(O3)、法律不够完善(T3)。

2.3 家庭农场发展的战略定位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的定位是利用家庭农场发展的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总机会强度、总威胁强度构造战略四边形的重心的坐标来确定的。
利用式(3)~(6)求得家庭农场发展的总优势强度S’=0.0711,总劣势强度W’=0.0878,总机会强度O’=0.0759,总威胁强度T’=0.0456。
表9 最大特征值λmax、一致性比率CR和权向量w
矩阵 λmax CI RI CI w
RA 4.0022 0.0007 0.90 0.0008 0.2845,0.3510,0.2278,0.1367
RB1 4.0003 0.0001 0.90 0.00011 0.5173,0.2055,0.1035,0.1737
RB2 4.0010 0.0003 0.90 0.0003 0.3136,0.2652,0.2633,0.1579
RB3 3.0041 0.0020 0.58 0.0034 0.3624,0.3692,0.1684
RB4 3.0025 0.0013 0.58 0.0022 0.2276,0.5656,0.2068
表1 0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层次总排序
目标层 SWOT组 组间要素权重 SWOT要素 组内要素权重 要素总权重 总排序
A S 0.2845 S1 0.5173 0.1472 1
S2 0.2055 0.0585 8
S3 0.1035 0.0294 13
S4 0.1737 0.0494 10
W 0.3510 W1 0.3136 0.1101 2
W2 0.2652 0.0931 4
W3 0.2633 0.0924 5
W4 0.1579 0.0554 9
O 0.2278 O1 0.3624 0.0825 6
O2 0.4692 0.1069 3
O3 0.1684 0.0384 11
T 0.1367 T1 0.2276 0.0311 12
T2 0.5656 0.0773 7
T3 0.2068 0.0283 14
S=i=14Si4
W=i=14Wi4
O=i=14Oi4
T=i=14Ti4
以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 4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四半维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分别标出总优势强度S’、总劣势强度W’、总机会强度O’、总威胁强度T’的对应点S’(0.0711,0)、W’(-0.0878,0)、O’(0,0.0759)、T’(0,-0.0456),依次连接4点即得到发展战略四边形SWOT’,如图2所示。
利用式(7)得到战略四边形SWOT’的重心P(-0.0167,0.0303),家庭农场发展的内部因素得分为-0.0167,外部因素得分为0.0303。从图2可看出,重心P(-0.0167,0.0303)位于第二象限,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处于WO战略区,即争取型战略区。
P(X,Y)=(i=14xi4,i=14yi4)
进一步研究,引入战略类型方位变量,根据战略类型方位区分家庭农场在争取型战略区所处的类型。用θ表示战略类型方位,tanθ=Y/X(0≤θ≤2π),根据其大小选择家庭农场的发展战略类型(如表11所示)。在这里,tanθ=-0.0303/0.0167=-1.81,因此属于第二象限的[π/2,3π/4)方位域,即属于争取型战略区的进取型。

3 结论

3.1 以争取型战略为基本路线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应以争取型战略(WO战略)为基本路线,即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机遇克服面临的内部阻碍。首先充分利用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环境较好的机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证土地流入方和流出方的利益,从而为家庭农场土地的获取提供保障;然后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机遇,将政策支持重点转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以及家庭农场融资渠道的拓宽上,从而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3.2 以开拓型战略为辅助路线

进一步分析,由战略四边形重心P处于第二象限[π/2,3π/4)方位域,可知国内家庭农场应采取进取型态势,即在采取争取型战略的同时,将开拓型战略(SO战略)定为辅助路线,充分利用家庭农场规模效益明显、产品竞争力强等优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化经营,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减弱家庭农场面临的威胁强度,从而实现家庭农场长远稳定的发展。
图2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战略四边形
表11 家庭农场发展战略类型方位θ及与其对应的发展战略类型
象限 区域 类型 方位域θ 象限 区域 类型 方位域θ
第一象限 开拓型战略区 实力型 [0,π/4) 第三象限 保守型战略区 退却型 [π,5π/4)
机会型 [π/4,π/2) 回避型 [5π/4,3π/2)
第二象限 争取型战略区 进取型 [π/2,3π/4) 第四象限 抗争型战略区 调整型 [3π/2,7π/4)
调整型 [3π/4,π) 进取型 [7π/4,2π)

4 结语

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身既拥有规模效益明显、产品竞争力强等优势,又有人才相对匮乏、相应基础设施薄弱等劣势,其外部既面临政策支持、潜在需求增加等机会,又面临经营风险较大、对应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威胁。文章结合SWOT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模型构造了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模型,并定量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得到家庭农场的最优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国内家庭农场长远有序的发展。国外家庭农场发展较早,国家体制、土地所有权、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内区别较大,可借鉴处有限,国内家庭农场的研究定量较多,从整体出发定量研究较少。文章尝试定量和系统地研究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各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家庭农场应以争取型战略为主,即应重点利用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机遇克服面临的内部阻碍,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以开拓型战略为辅,即巩固家庭农场规模效益明显、产品竞争力强等优势,采取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措施。当然,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学者们共同长期的关注与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1]
杨建利,周贸同.我国家庭农场的障碍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4(2):49-53.

[2]
肖娥芳. 家庭农场的效率: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1):119-123.

[3]
袁赛男. 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路选择[J]. 长白学刊,2013(4):92-97.

[4]
张新文,高啸.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比较、效益分析与进路选择[J]. 现代经济探讨,2019(3):101-107.

[5]
朱正海. 种植业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探析[J]. 农村实用技术,2019(6):94.

[6]
王悠.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业工程,2019(8):159-160.

[7]
廖金秀,黄金绿,谭贤杰.家庭农场的优势、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8(34):205-211.

[8]
马杏珍. 浅析昆山市陆家镇家庭农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上海农业科技,2018(6):16-18.

[9]
顾小艺.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设[J]. 吉林农业,2019(2):36-38.

[10]
梁庆宾,冯艳玲.河北省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 农业经济,2016(5):55-57.

[11]
姜长云. 家庭农场发展面临六个问题[J]. 农村经营管理,2018(3):29.

[12]
陈金兰,胡继连.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5-51.

[13]
张术. 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性[J]. 吉林农业,2014(8):9.

[14]
黄昕,周世植.企业经营战略SWOT分析方法的改进及模型[J]. 价值工程,2000(3):34-37.

[15]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建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16]
郭云,高丽,冯南平.基于SWOT-AHP的我国生态产业园企业战略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63-67.

[17]
王志琴,白人朴,张领先.基于AHP+SWOT方法在河南省农机化发展方略选择中的应用[J]. 中国农机化,2010(5):59-62.

[18]
林文树,周沫,吴金卓.基于SWOT-AHP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 森林工程,2014(5):59-62.

[19]
农业农村部.上海市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助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EB/OL].(2019-5-21).

[20]
张蕊. 农业部:到去年底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1946亿元[EB/OL].(2019-9-18).

[21]
陈祖海,杨婷.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3(9):4282-4286.

[22]
朱春江,马文斌.中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及路径选择[J]. 贵州农业科学,2014(1):233-237.

[23]
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4):420-424.

[24]
杨建利,周茂同.我国家庭农场的障碍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4(2):49-53.

[25]
朱启臻,胡鹏辉,徐汉泽.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J]. 农业经济问题,2014(7):17-24.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