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Journals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Abbreviation (ISO4): Chin Agric Sci Bull      Editor in chief: Yulong YIN

About  /  Aim & scope  /  Editorial board  /  Indexed  /  Contact  / 
Research articl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troduced Phellodendron chinense in Beijing Medicinal Plant Garden

  • Xu Shuo ,
  • Duan Xuewei ,
  • Zhang Zhao ,
  • Yu Jing ,
  • Zhao Xinlei ,
  • Fan Yongfang
Expand
  •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Received date: 2019-11-19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1-03

  Online published: 2020-03-19

Supported by

(2015FY111500)

(2016-I2M-2-003)

Copyright

Copyright reserved © 2020. Chines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All articles published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or the Editorial Board, unless this is clearly specified.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quality and expand the planting area of the Phellodendron chinense introduced into Beijing Medical Plant Garden. The water, total ash, extract, berberine and phellodendron content of the bark of P. chinense introduced into Beijing Medical Plant Garden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ultivated P. chinense bark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and the commercial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troduced phellodendron bark in Beijing Medical Plant Garden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isture content, total ash content, extract content, berberine content and phellodendron content of the dry bark of P. chinense introduced in Beijing Medical Plant Garden was (5.63±0.12)%, (7.30±0.12)%, (23.83±1.68)%, (7.02±0.25)% and (0.44±0.01)%, respectively, which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of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5, PartⅠ). Compared with the cultivated and commercial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in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the index components’ content of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from Beijing Medicinal Plant Garden belonged to the middle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 chinense introduced into Beijing Medical Plant Garden is good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which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Cite this article

Xu Shuo , Duan Xuewei , Zhang Zhao , Yu Jing , Zhao Xinlei , Fan Yongfang .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troduced Phellodendron chinense in Beijing Medicinal Plant Garde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0 , 36(10) : 79 -86 .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191100855

0 引言

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是中药黄柏的基源植物。黄皮树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即为黄柏药材[1]。黄皮树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生于杂木林、避风山间谷地、山坡河谷等湿润的地方[2]。黄柏具有抗菌、镇咳、降压、抗痛风、抗滴虫、抗溃疡、免疫抑制、抗氧化、抗癌等功效[3,4],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黄皮树曾被大规模、无节制的砍伐,这导致其野生资源极度匮乏[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将其列为Ⅱ级保护植物和药材[6],现阶段黄柏药材多来源于人工种植[7]
黄皮树属于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8],属芸香科黄檗属,该属在第三纪的上渐新世到鲜新世期间普遍生存于欧洲、亚洲及美洲。目前约有4种且仅分布于亚洲东部,其历史分布格局变化类似于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植物[9,10]。此类植物受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带向中低纬度地带迁移的影响,高纬度地区的种群大量死亡,分布区域南迁。中国地处中低纬度且地形复杂,受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成为孑遗植物的避难所[11,12]
银杏、水杉等孑遗植物的引种栽培区域已遍及世界各地[13,14],其栽培繁育[15,16]、遗传多样性[17,18]、化学成分[19,20]、药理活性[21]研究成果丰硕,在园林观赏、药用保健等领域发展迅猛。但同为濒危孑遗植物的黄皮树种植范围却仍集中在原有野生分布的区域,如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等地[7],这对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保护黄皮树物种多样性,促进黄皮树人工繁育,缓解药材资源供应压力,增强对孑遗植物的开发利用,北京药用植物园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黄皮树进行引种驯化。以期扩大黄皮树种植范围,丰富地区植物种类,促进新种植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孑遗的植物保护与发展。
目前,引种黄皮树生长情况良好,能够在引种地正常生长繁殖,引种已获成功。但作为药材黄柏的基源植物,对其药效成分的评价也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引种黄皮树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小檗碱、黄柏碱含量进行检测,并将其与主产区栽培、药材市场、药店零售的黄柏进行对比,旨在对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黄皮树所产的黄柏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北京药用植物园的黄皮树为1999年由重庆金佛山引种而来,北京产黄柏为其干燥树皮;主产区栽培黄柏分别采自四川省都江堰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安顺市;市售黄柏分别购买于河北省安国中药材市场、安徽省亳州中药材市场、四川省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北京市同仁堂药店、成都市好医师药店、成都温江学府芳邻医院。栽培黄柏取样时选取10株以上、胸径大于10 cm的黄皮树,取离地约1 m处树皮,刮去粗皮,干燥,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同一样点取样3份。市售黄柏为药材市场随机收购,同一药材市场选取3个商家。试验样品均为2018年7—8月收集,共计24份,样品编号见表1,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昭研究员鉴定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表1 样点采集信息
编号 采样点 经度/ºE 纬度/ºN
1 北京药用植物园 116.27 40.03
2
3
4 四川都江堰 103.62 31.09
5
6
7 湖北恩施 109.93 30.01
8
9
10 贵州安顺 106.11 26.27
11
12
13 安国药材市场 115.43 38.43
14
15
16 亳州药材市场 115.79 33.85
17
18
19 荷花池药材市场 104.09 30.79
20
21
22 四川好药师药店 103.89 30.69
23 成都温江学府芳邻药店 103.81 30.68
24 北京同仁堂药店 116.28 40.03

1.2 试剂

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对照品购于湖北武汉天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纯度均大于98%。色谱级乙腈(Honeywell Burdic & Jackson,USA),超纯水(Milli-Q超纯水仪系统,USA),色谱级磷酸(Fisher Chemical,China),色谱级十二烷基磺酸钠(MREDA,USA),分析纯级乙醇(北京化工厂),分析纯级水合氯醛(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级丙三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0,紫外检测器996,Empower色谱数据工作站,Aglient ZORBAX SB-C18,5 µm,4.6 mm×250 mm色谱柱,K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L204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Millipore-Q超纯水系统(Billerica,MA,USA),马弗炉(天津天有利科技有限公司),倒置显微镜(ZEISS),烘箱(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显微鉴别

取少量黄柏药材粉末(过四号筛)于载玻片上,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放冷后加1~2滴甘油乙醇试液,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2.2 测定方法

2.2.1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 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黄柏项下方法测定。
2.2.2 小檗碱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5 µ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µL。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质量浓度为0.288 mg/mL的对照品溶液。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 g,精密称定,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80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40 min,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4、6、8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流动相定容,按2.2.2(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计算回归方程。
(5)精密度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1份,按2.2.2(3)进行处理,连续进样6次,按2.3.1(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6)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6份,按2.2.2(3)进行处理,按2.2.2(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7)稳定性试验。取19号黄柏样品1份,按2.2.2(3)进行处理,在0、2、4、8、16、24 h,按2.2.2(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8)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6份,每份约0.1 g,精密加入适量对照品,按2.2.2(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并计算其加样回收率及RSD值。
2.2.3 黄柏碱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采用Aglient ZORBAX SB-C18,5 µ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36:64,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2 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 nm;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量5 µL。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黄柏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质量浓度为0.196 mg/mL的对照品溶液。
(3)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流动相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4、6、8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流动相定容,按2.2.3(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黄柏碱峰面积,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计算回归方程。
(5)精密度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1份,按2.2.3(3)进行处理,连续进样6次,按2.2.3(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黄柏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6)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6份,按2.2.3(3)进行处理,按2.2.3(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黄柏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7)稳定性试验。取19号黄柏样品1份,按2.2.3(3)进行处理,在0、2、4、8、16、24 h,按2.2.3(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黄柏碱峰面积,并计算其RSD值。
(8)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19号黄柏样品6份,每份约0.5 g,精密加入适量对照品,按2.2.3(1)的方法进行色谱分析,记录盐酸黄柏碱峰面积,并计算其加样回收率及RSD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显微鉴别

试验对比了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主产区栽培以及市售黄柏药材粉末,三者粉末均为鲜黄色,味苦。纤维鲜黄色,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偶见含晶石细胞;草酸钙方晶众多。与市售黄柏相比,北京产黄柏粉末中草酸钙方晶数量较多,可见一根纤维上附着多层草酸钙方晶的情况,同时在北京产黄柏粉末中可观察到含晶石细胞,见图1

3.2 水分、总灰分、浸出物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要求黄柏水分含量≤12%;总灰分含量≤8%;浸出物含量≥14%。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样品水分含量在5.47%~5.73%之间,总灰分含量在7.17%~7.45%;浸出物含量在21.45%~25.37%之间,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要求,其余21份样品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详细信息见表2
图1 黄柏粉末显微特征图

1为北京产黄柏晶纤维,2为市售黄柏晶纤维,3为北京产黄柏晶鞘石细胞,4为市售黄柏石细胞

表2 不同产地黄柏检测结果 %
产地 编号 水分含量 总灰分含量 浸出物含量 小檗碱含量 黄柏碱含量
北京药用植物园 1 5.70 7.17 25.37 7.35 0.48
2 5.47 7.45 21.49 6.95 0.43
3 5.73 7.30 24.64 6.76 0.44
Mean±SD 5.63±0.12 7.30±0.12a 23.83±1.68ab 7.02±0.25b 0.44±0.01b
四川都江堰 4 6.79 5.96 20.74 10.84 0.59
5 6.69 5.88 23.38 8.30 0.38
6 6.65 7.52 20.08 8.64 0.40
Mean±SD 7.44±0.02 6.45±0.76ab 21.40±1.42b 9.26±1.17a 0.46±0.09b
湖北恩施 7 7.46 5.83 23.82 4.61 0.32
8 7.45 6.55 19.53 5.80 0.40
9 7.42 4.71 18.49 6.04 0.38
Mean±SD 6.52±0.20 5.70±0.76b 20.61±2.31b 5.48±0.63bc 0.37±0.03c
贵州安顺 10 6.74 5.96 19.97 5.31 0.29
11 6.26 4.33 26.18 6.64 0.39
12 6.56 5.37 22.39 5.83 0.36
Mean±SD 6.71±0.06 5.22±0.67b 22.85±2.36ab 5.92±0.55c 0.34±0.04c
安国药材市场 13 8.97 5.14 16.90 8.71 0.48
14 8.87 5.57 20.44 9.07 0.49
15 8.74 5.63 18.46 8.05 0.45
Mean±SD 8.86±0.96 5.45±0.22b 18.60±1.45b 8.64±0.38a 0.47±0.02b
亳州药材市场 16 9.51 5.65 24.55 10.36 0.51
17 9.42 5.52 21.29 8.95 0.45
18 9.30 5.22 24.95 8.30 0.44
Mean±SD 9.41±0.09 5.46±0.18b 23.60±1.64ab 9.20±0.86a 0.46±0.03b
荷花池药材市场 19 8.55 5.49 19.76 7.50 0.50
20 9.27 5.88 20.87 9.17 0.51
21 9.41 6.28 20.87 9.09 0.49
Mean±SD 9.08±0.38 5.88±0.32b 20.50±0.52b 8.58±0.77a 0.50±0.01ab
四川好药师药店 22 9.92 6.12b 24.29ab 9.15a 0.56a
成都温江学府芳邻药店 23 10.71 5.89b 25.27a 9.82a 0.51ab
北京同仁堂药店 24 8.81 5.49b 22.13ab 6.64b 0.35c

注:各列中不相同字母表示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小檗碱、黄柏碱含量测定

3.3.1 线性关系、精密性、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试验 盐酸小檗碱标准曲线为Y=8×106X+78291,r=0.9995;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51%;重复性试验RSD值为0.35%;稳定性试验RSD值为0.20%;加样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5%,RSD值为0.51%。盐酸黄柏碱标准曲线为Y=2×106X-2599.6,r=0.9997;精密度试验RSD值为0.32%;重复性试验RSD值为0.39%;稳定性试验RSD值为0.71%;加样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0%,RSD值为0.51%。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在0.0288~0.2304 mg/mL,盐酸黄柏碱在0.0196~0.1568 mg/mL范围内进样量和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见图2
3.3.2 测定结果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要求黄柏中小檗碱含量≥3%;黄柏碱含量≥0.34%,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黄柏的小檗碱含量在6.76%~7.35%之间,黄檗碱含量在0.43%~0.48%之间,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要求。其余21份黄柏中除湖北恩施、贵州安顺由于尚未达到采收年限,各有1份样品不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要求,其余黄柏均符合药典要求,详细信息见表1
图2 黄柏HPLC图

A为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溶液(265 nm),B为样品溶液(265 nm),C为盐酸黄柏碱对照品溶液(284 nm),D为样品溶液(284 nm)

3.4 结论

3.4.1 北京产黄柏质量分析 经检测,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黄皮树树皮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版)对黄柏药材的要求,因此,北京药用植物园引种的黄皮树树皮可作为黄柏药材使用。
与主产区栽培的黄柏相比,北京药用植物园所产黄柏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安顺、恩施,与都江堰黄柏无显著性差异;小檗碱含量低于都江堰黄柏,与安顺、恩施黄柏无显著性差异;四者间浸出物、黄柏碱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图3)。
图3 北京引种黄柏与主产区栽培黄柏各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

*表示与北京引种黄柏有显著性差异,下同

与市售药材相比,北京产黄柏总灰分含量高;浸出物含量高于安国、荷花池药材市场所售黄柏,与其他样品无显著性差异;小檗碱含量低于安国、亳州、荷花池药材市场以及好医师、学府药店所售黄柏,与同仁堂黄柏无显著性差异;黄柏碱含量低于安国、荷花池药材市场以及好医师、学府药店所售黄柏,高于同仁堂黄柏,与亳州药材市场黄柏无显著性差异(图4)。
总体而言,北京产黄柏总灰分含量高于主产区栽培以及市售黄柏药材,小檗碱、黄柏碱含量居中。
3.4.2 北京引种黄柏特异性分析 药材质量会随其种植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北京药用植物园和都江堰所产黄柏总灰分含量与其他产地药材有着显著性差异,同时在粉末显微观察中发现,北京药用植物园所产黄柏游离草酸钙方晶数目多于其他产地药材,甚至在石细胞表面也附着有草酸钙方晶。而药材总灰分包括生理灰分即矿质元素和外来杂质,由于试验样品均为作者亲自到产地采集,可以排除掉外来杂质的影响,因此北京药用植物园所产黄柏总灰分偏高属于生理灰分偏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推测这一现象可能是由环境或树龄因素造成的[22,23,24]
图4 北京引种黄柏与市售黄柏各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
有研究表明高钙盐胁迫环境会诱导植物草酸钙晶体的形成,进而影响药材总灰分含量[25]。盐胁迫环境中多含有较多钙盐,且盐胁迫会引起植物中草酸的积累,过多的游离草酸和钙盐对植物细胞具有毒性,为了适应逆境的盐胁迫,植物通过形成草酸钙晶体来降低游离草酸浓度和钙浓度,这是导致其生理灰分升高的主要原因。国内土壤表层钙元素含量从东南、东北2个方向向西北依次递增,其中北京地区的钙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西南地区[26]。此外,国内土壤pH基本上呈南酸北碱的趋势,北京绿地土壤pH 8.0~8.5,属于碱性土壤,土壤碱化严重[27],而华南地区土壤pH 5.4,西南地区pH 6.4,属于酸性土壤,土壤偏酸[28]。据此推测北京产黄柏总灰分含量高可能与北京地区土壤中钙元素含量高、土壤偏碱性有关。
另外树龄也会影响药材的总灰分含量。有研究表明,沉香灰分含量与树龄呈正相关关系[29];肉桂树龄越长,灰分含量越高,10年以下肉桂灰分含量符合药典要求,15年以上大多数不符合药典要求[30]。本试验中北京药用植物园黄皮树树龄为19年,但市场上流通的黄柏药材多为15年左右采收。北京黄柏平均总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点和市售药材,可能与其树龄因素有关。
本研究中,北京黄柏小檗碱含量略低于都江堰栽培和市售黄柏,这可能是由环境差异造成的。有研究发现,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31]。另有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关黄柏中小檗碱含量受纬度负影响,纬度越高,其含量越低;同时,小檗碱含量还受年均温、年降水量、15℃以上生长天数的正影响[32]。市售黄柏多来自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通过提取黄柏主要产区1981—201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四川都江堰累年平均气温为15.5℃,降水量为1116.8 mm;湖北恩施平均气温为16.3℃,降水量为1424.7 mm;湖北龙山平均气温为16.1℃,降水量为1308.1 mm;贵州安顺平均气温为14.2℃,降水量为1293 mm,而北京地区累年平均气温仅为12.8℃,降水量仅为557.3 mm。北京地区纬度显著高于黄柏主产区,年均温较主产区低2~4℃,降水量也仅为主产区的1/2,甚至1/3,无霜期短、黄柏15℃以上生长天数短,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北京引种黄柏小檗碱、黄柏碱含量较低的原因。

4 讨论

中国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便引回了石榴、胡桃、胡荽等,植物引种理论也在不断成熟,从简单强调引种地应有与来源地一致的土质、地形的“土宜论”,到进一步强调引种地气候、土壤两要素的“风土论”,再到明代徐光启提出引种栽培需“三改其种”反复试验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的引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植物引种策略也有了更加系统的总结[33,34,35]
在国际上,人们对引种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现代引种理论多认为引种应遵循气候相似的原理,通过对植物现有生长地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选择气候条件类似的产区进行引种。但随着生态历史分析法的发展,人们重新考虑了对孑遗植物的引种方式。受冰川时期的严寒胁迫,寒冷地带的植物大量死亡,许多植物分布区南迁,因此许多孑遗植物的现代分布区不一定就是其最适宜分区[12,13]。例如,天山蓝花苜蓿(Medicago tianschanica)在历史上受环境影响,被迫迁移到天山干旱地区形成为旱生性植物,但当它被引回到湿生地区后,产量成倍提高,这说明其本身更适合湿生环境,其历史分布可能在湿生地区[36]。水杉、银杏等孑遗植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仅存在于极为狭小的地域中,但对其演化历史的研究表明,这些植物都曾是广布种,在地球上广泛存在,现在对水杉、银杏等的成功推广种植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本研究的黄皮树属于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植物,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檗属植物在第三纪的上渐新世到鲜新世期间普遍生存于欧洲、亚洲及美洲[8],对于其引种栽培亦可参考历史生长区域,逐渐扩大其种植面积。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植物区系中植物成分的起源及其生态历史位置,合理种植,促进地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重新焕发孑遗植物的活力。
北京药用植物园对黄皮树的引种,在对濒危孑遗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的同时,丰富了北京地区的植物种类,大幅扩大了黄柏药材栽培生产地域,使其生长区域由有标本记载的最北端陕西省洋县北移至北京市海淀区,向北推移了753.69 km,为黄柏药材栽培生产产区的北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促进偏远山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新途径,对黄柏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新适宜栽培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对引种黄皮树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引种黄柏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可作为黄柏药材使用。但北京引种黄柏与传统产区生产的黄柏尚存在一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以及变化形式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305.

[2]
陈士林 . 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551.

[3]
高妍, 周海芳, 刘朵 , 等.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4):207-209.

[4]
李丹丹, 江培, 杨书美 , 等. 黄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龙江医药, 2014(3):601-605.

[5]
刘钊圻, 叶萌 . 四川黄柏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 2007,28(3):84-88.

[6]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珍稀瀬危保护植物名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22.

[7]
朱志明, 赖潇潇, 苏慕霞 . 不同产地黄柏及关黄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 临床医学工程, 2011,18(1):106-108.

[8]
黄成就 . 中国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二)[J]. 植物分类学报, 1958,7(4):329-337.

[9]
Zhao Y P, Fan G, Yin P P , et al. Resequencing 545 ginkgo genomes across the world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living fossil[J]. Nat Commun, 2019,10(1):4201.

[10]
于永福 . 杉科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J]. 植物分类学报, 1995,33(4):362-389.

[11]
Tang C Q, Matsui T, Ohashi H , et al. Identifying long-term stable refugia for relict plant species in East Asi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9(1):1-14.

[12]
Kan-Kan S, Kun S, Liang-Jun D. Ecology of Relict Tertiary Deciduous Trees in Subtropical China[M].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t Multiple Spatial, Temporal and Conceptual Scal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147-167.

[13]
徐江, 沈亮, 汪耀 , 等. 基于GMPGIS银杏全球生态适宜产区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7(5):20-24.

[14]
马履一, 王希群, 郭保香 . 水杉引种及迁地保护进展[J]. 广西植物, 2006(3):235-241.

[15]
欧阳绍湘, 张仕斌 . 叶用银杏栽培密度及采叶方式的综合分析[J]. 经济林研究, 1999,17(3):14-15.

[16]
朱莹莹, 徐晓婷 . 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水杉野生种群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38(6):1629-1636.

[17]
Fukatsu E, Watanabe A, Nakada R , et al.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in Zelkova serrata in Japan and phylogeny in the genus Zelkova using the polymorphisms of chloroplast DNA[J].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12,13(4):1109-1118.

[18]
李晓东, 杨佳, 李建强 , 等. 8个栽培水杉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05,13(2):97-104.

[19]
张小利, 张黎明, 刘烈淼 . 不同产地的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FTIR指纹图谱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6):13-20.

[20]
于国栋, 夏米蕊, 杨新成 , 等. 银杏古树不同产地和家系子代生长及叶片药用成分含量的差异[J]. 北方园艺, 2018(11):144-150.

[21]
魏智清, 谈永萍, 杨涓 , 等. 不同产地银杏叶水浸液对中华鳑鲏耐缺氧能力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41(11):149-151.

[22]
苏志孟, 张习敏, 马琳 , 等. 堇菜叶片草酸钙晶体与水分维持的关系[J]. 广西植物, 2019(6):720-728.

[23]
王娜, 王奎玲, 刘庆华 , 等. 四种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27(10):3114-3122.

[24]
李秀丽, 张文君, 鲁剑巍 , 等. 植物体内草酸钙的生物矿化[J]. 科学通报, 2012,57(26):2443-2455.

[25]
王光野, 曲红岩, 蔡立格 , 等. 植物草酸钙晶体合成、降解机制及功能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7):1710-1715.

[26]
赵士鹏, 金伦 . 中国土壤表层钙元素背景值的地域最佳估值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2,12(2):168-173.

[27]
马秀梅 . 北京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及大气环境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8]
戴万宏, 黄耀, 武丽 , 等. 中国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J]. 土壤学报, 2009,46(5):851-860.

[29]
徐雪 . 四种不同树龄沉香药材的质量评价[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30]
李玲, 杨炯珍, 姜平川 . 肉桂树龄与其灰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J]. 中南药学, 2012,10(11):832-834.

[31]
张霁, 金航, 李晚谊 , 等. 土壤养分与云南黄连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36(19):2629-2631.

[32]
陈瑶 . 关黄柏药材化学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17.

[33]
孙珊珊, 朱新宇, 刘焕婷 . 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J]. 防护林科技, 2015(1):77-78.

[34]
黄宏文, 段子渊, 廖景平 , 等. 植物引种驯化对近500年人类文明史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J]. 植物学报, 2015,50(3):280-294.

[35]
朱慧芬, 张长芹, 龚洵 . 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 广西植物, 2003,23(1):52-60.

[36]
潘静 . 美国黄松引种气候适生区区划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Outlines

/